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时间:2025-11-27 20:51:47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汇编八篇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汇编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活动目标:

1、阅读理解散文《收集》。

2、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准备:

散文录音《收集》,教学挂图《收集》,幼儿用书D《收集》,相关字卡,在教室中展示收集的物品,幼儿之间套利、交流收集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字卡引出“收集”话题:

今天我们要聊聊“收集”这个话题。

——“你听到过这个词吗?这个词饿意思是什么?你有没有收集过什么东西?”

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散文。

2、学习散文:

教师提问,边说边和幼儿寻找相应的教学挂图,并尝试用“xx喜欢收集xx”的句型来描述画面。

——“教学挂图上有什么?春天为什么喜欢收集花朵?月亮为什么喜欢收集星星?”

——“海滩为什么喜欢收集贝壳?天空为什么喜欢收集白云?”

——“小溪为什么喜欢收集倒影?太阳为什么喜欢收集水蒸气?”

教师朗读散文(或播放散文录音),幼儿学习散文。

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教师领读、幼儿跟读,摘句读,分小组读等。

3、拓展学习:

教师设问。

——“下朋友,你们又爱收集什么呢?”

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题目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描述的是:鼠小弟为了吃到树上的苹果,极力模仿身边的动物。矮小的鼠小弟想尽各种办法也摘不到苹果,但它依然坚持着,最后在海狮的帮助下摘到了苹果。简洁的画面,夸张的神态动作,勾画出妙趣横生、情节曲折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环环相扣,反映了鼠小弟遇事肯动脑筋,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与海狮之间合作分享的情感。大班幼儿正面临着步向小学的大门,对于遇事要有责任心,合作分享的情感还不是很深刻,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借助本次活动的学习,培养幼儿遇事肯动脑筋,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与同学之间合作分享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为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价值,在教学中把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与猜测,想象故事情节,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2.体会到小老鼠想吃苹果的心情,并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达出来。

3.学习鼠小弟与海狮成功摘得苹果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合作、分享与谦让以及鼠小弟坚持不懈的精神。

活动重点和活动难点都是感受鼠小弟与海狮成功摘得苹果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合作、分享与谦让以及鼠小弟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除了完整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课件,我还根据活动过程设计将课件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后,制作同时出现四种动物,点击哪个动物就出现相应的绘本画面,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看图讲述的能力,又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有了变化。

四、教法下面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动作辅助法②心理暗示法。③提问讲述法等。

五、学法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观察法②分段阅读法③讨论评议法④猜测、想象法。

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有五个环节:

(一)出示图片,兴趣导入出示鼠小弟和封面的图片,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兴趣,进行导入。重点让幼儿感受苹果树的高大与鼠小弟的矮小。

(二)观察分析小鸟猴子两组图,让幼儿描述图片内容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小鸟和猴子这两组画面,我首先通过提问鼠小弟“它在想什么?它会怎么做?”留给孩子一定的思维想象空间,通过猜测鼠小弟的心理活动和大胆的讲述,增强了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推理能力。再通过讲解,帮助幼儿较全面地理解画面,并用较规范的语言讲述这一组画面。细致引导,对幼儿阅读其他画面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每当幼儿讲述到鼠小弟的模仿动作时,我就请大家一起来学一学鼠小弟的动作。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能力,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三)播放结局前的绘本内容,描述图片内容

(1)在播放图片前先提要求,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图画书中说了什么?

(2)接着通过集体讲述和个别讲述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幼儿连贯完整地讲述一组画面。如当幼儿讲到犀牛一组画面,首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犀牛和鼠小弟的动作、表情和神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引导其他幼儿相互补充和完善。教师再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提升,并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同时体验鼠小弟不放弃的精神。

(四)观看结局,对比体会精神播放绘本结局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绘本的结局。在理解“海狮与鼠小弟”画面时又与前面几组有所不同,理解画面的时间要多一点,通过提问:还发生了什么?海狮和鼠小弟会说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引发幼儿的想象和表达。并采用师生互动讲述的方式,体验鼠小弟和海狮合作的快乐。

(五)完整阅读,加深理解。

从头到尾完整的观看一遍绘本的ppt,引导幼儿认真体会其中鼠小弟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以及鼠小弟与海狮成功摘得苹果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合作、分享与谦让。

七、活动反思整个过程中,只是使用ppt有些单调,应该再加入音频,使幼儿视听结合,更加利于课堂效果。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 ……此处隐藏5579个字……都听过的故事,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曾出现。作者夏洛特·米德尔顿用饱满的蓝宝石色、黄褐色、草绿色作画,赋予这个传统故事以新的生命。她的漫画风格融合了孩子般的笔触,文字与画面配合巧妙,俏皮可爱地描绘一个温馨而风趣的故事。主人公塔比莎的一颗牙齿松了。她想尽一切办法要让它掉下来:跳舞、请乌龟帮忙用绳子拉、用捕蝇草、在蹦床上蹦高,甚至把使劲嚼过的泡泡糖粘在牙齿上,可是她的牙齿就是不动。塔比莎非常沮丧,觉得牙齿小精灵肯定不会来了,可是,结果真是出人意料。

学情分析:

《纲要》中指出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寻找教学活动,而我们班的孩子正处于换牙的阶段中,孩子们常常会为自己换牙了高兴、兴奋,但有些孩子总有很多的担心,心情忐忑:牙齿掉的时候疼不疼?吃东西把它咬掉了怎么办?……等等这样那样的担忧。针对幼儿这一非常时期,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这样一节绘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与主人公的共鸣,了解一些关于换牙时期的注意事项,懂得乳牙可以自然脱落,不用刻意的去弄掉。

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认字不多,要读懂一本书还需要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孩子们有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还不能细致地观察,充分的想象,有效地表达。因此,在师幼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幼儿细致地观察,边读边想,在一个个情境中引导幼儿猜测主人公的想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想象思维训练,感受绘本的情趣。

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换牙时乳牙会自然脱落,不用去刻意弄掉。

2.能仔细观察并用语言大胆表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体验塔比莎掉牙过程中的各种心情,由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知道换牙时应持的态度。

根据目标我把“能仔细观察并用语言大胆表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作为活动的重点,而把难点确定为“知道换牙时应持的态度”。

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PPT课件《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

人手一本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

经验准备主要是:知道乳牙和恒牙;知道捕蝇草的一些简单知识

说教法:

1.多媒体课件法:我将这个绘本扫描成一幅幅漂亮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给幼儿看。

2.提问法:此教学方法在幼儿观察图片过程中,教师引导其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来进行讲述。教师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来理解画面内容,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述,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

说学法:

1.观察法:幼儿在自己阅读过程中仔细观察绘本的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多通道参与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一看、猜一猜、听一听、说一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绘本产生兴趣。

3.表演体验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模仿主人公塔比莎演一演想要弄掉牙齿的方法。

说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让幼儿融入换牙的话题,进而引起兴趣。

2.逐页阅读,理解内容

(1)导入故事

教师结合PPT讲述故事,让幼儿跟着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故事。

(2)幼儿自主阅读前半部分,教师梳理故事内容。

(3)回忆塔比莎的方法

主意一:扭

出示图画。配合音乐,插入动作,让孩子活动身体,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主意二:拴

出示图画,重点理解:拴。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出示:可是,乌龟走了两步就睡着了!小结:结果,牙齿依然没有掉,真是一颗顽固的牙。(点题)

主意三:蹦

出示图画文字。指导看塔比莎的脚丫,为什么只能看到塔比莎的脚丫?塔比莎这是在哪呢?请小朋友模仿塔比莎的办法用力地蹦。出示:可是,牙齿连动都没有动!真是一颗顽固的牙!

主意四:捕

结合捕蝇草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

主意五:粘

引导孩子带着问题看书,出示图文。总结出这可真是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结合PPT)

(4)小组探讨,说说你的方法

塔比莎用了扭、拴、蹦、捕、粘的办法都没有让这颗超级顽固的牙掉下来,塔比莎不高兴了,一点儿也笑不出了。小组讨论一下,让孩子展开联想,自由发挥。

(5)幼儿自主阅读后半部分,揭示故事结尾

请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让幼儿谈谈最后牙齿掉了吗?是怎么掉的?(特殊的喷嚏)

3.完整欣赏,交谈解惑

师幼共同完整欣赏故事,为幼儿解惑。最后,老师这边还有一封塔比莎写给小朋友们的信,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吧!(牙齿掉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顺其自然就好了,这意味着自己已经长大,要更懂事,更听话,更能干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8

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折纸的特点是利用几何形造型。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还可培养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现在是寒冷的冬季,所以准备了纸工活动:棉袄。在活动开始前,我以季节冷,想送大家棉袄,请小朋友帮忙做导入,很自然,瞬间引起学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成小正方形,但还是有些幼儿折的角不够正,于是课堂上我采用逐步显示折法,并让幼儿和我一起折,直到所有幼儿完成,同步出示演示步骤,直至最后大家都折成。

从活动效果来看,孩子们对纸工活动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孩子通过学习,折出来的棉袄还是比较好看的。由于折纸的特点是容易忘记,因而,在教孩子逐步折时,不仅随机展示折纸步骤图,而且之后,我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折纸自己再折一边,加深印象。活动的结尾,安排了拓展:棉袄还可以变成什么?(裤子、灯笼)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折棉袄的过程的强化和巩固,而且更锻炼了学生思维,使所学的折纸活动更丰富、充实。另外,还可以激发幼儿爱思考,爱动脑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习折纸的基本术语,如边、角、中心线、中心点、对边折、对角折等,以便孩子在学习时能理解老师的指导。此次图示是事先将折好贴在黑板上给幼儿看的,原以为能让幼儿看得清楚,可是坐后面的幼儿不能够看清图示的最后几步,这是我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在今后的折纸活动中,示意图展示可以通过幻灯片分步放大,让幼儿都能看清图示,便于幼儿观察、理解图意。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其实幼儿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采用引导幼儿观察图示,探索、发现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不能解决的,老师进行解释,然后引导幼儿理解图示自己来学折纸,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识图示能力,又为他们自己独立进行折纸活动打下基础。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